2019年12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1987亿元人民币♊《凯发k8国际首页》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凯发k8国际首页》北京12月28日电 题:乱云飞渡仍从容——2018中国外交的稳进与担当记者王卓伦、吴嘉林在即将过去的,“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面对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外交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彰显担当?年终回望,我们寻找答案。完善布局 伙伴网络遍全球站在世界地图前不难发现,这一年,中国与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深刻互动。从年初的法国总统马克
2019年12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1987亿元人民币 北京12月28日电 题:乱云飞渡仍从容——2018中国外交的稳进与担当记者王卓伦、吴嘉林在即将过去的,“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面对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外交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彰显担当?年终回望,我们寻找答案。完善布局 伙伴网络遍全球站在世界地图前不难发现,这一年,中国与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深刻互动。从年初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岁末的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从山水相连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到万里之遥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100多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访华,中国的感召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是今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实践。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个个历史性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4次会晤、中俄关系愈发坚实;同金正恩百日之内三度会晤,就发展新时代中朝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令中朝传统友谊焕发新的活力;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断深化战略沟通;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晤,在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就进入新阶段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元首外交引领,中国朋友遍天下。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或主持,与八方宾客真诚对话、共商大计。这一年,习近平主席4次出国访问,在五大洲13个国家出席活动200余场。地理上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阿根廷,欧洲西南角的西班牙、葡萄牙,首次访问的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毛里求斯、巴拿马……累计行程相当于绕地球3圈。这些出访国家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可谓中国外交的“南南合作年”,从中拉、中阿到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实现了全覆盖。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40位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与会,书写了中国主场外交的规格之最。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同时,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也实现了全面改善和发展。随着中国同东盟国家间互信明显增强,南海局势趋稳趋缓,“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重要进展。这一年,同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建交或复交后,中国的建交国总数增加到178个,自身“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四十不惑” 开放合作再出发“四十而不惑”,站在改革开放第40个年头的关键节点,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同各国合作共赢的诚意愈发彰显。4月的海南,春暖花开,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号角在这里吹响。“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11月的上海,秋意正浓,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在这个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上,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云集,几天时间,成交额即达近600亿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敞开大门、扬帆出海,难免遇上险滩和风浪。不为迷雾所惑,不被风浪所阻,更显大国定力与担当。面对美方挑起的贸易摩擦,中方坚定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发展权利,坚定奉行相互尊重、平等诚信的对话解决方式。12月初,中美元首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期间会晤,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这一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长度由63条减至48条,关税总水平由上年的9.8%降至7.5%,出台53项措施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国诚意满满地向世界打开市场、同各方分享发展机遇。4月18日,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揭牌。这一崭新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正式成立,彰显中国心系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与合作的视野和担当,也有助于更好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又有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文件总数达到140多个。在共建“一带一路”完成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的基础上,各方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大国风范 主动作为显担当12月20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邀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和工作。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运营近3年来,成员总数已达93个,几乎涵盖了全球各个大洲,成为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典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从未面临如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大国担当令世界称道。,“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以及诸多双多边高层交往的成果文件,汇聚起各方磅礴的力量。外媒评价,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从未像今天这样大,承担起历史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因为放眼人类共同的未来。这一年,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继续闪耀多边舞台:G20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东方经济论坛、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从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到支持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方始终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多边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矩办,要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朝核、伊朗核、缅甸、阿富汗、叙利亚、南苏丹……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参与了当今几乎所有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以朝核问题为例,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与建立和平机制“双轨并进”,积极推动美朝接触和南北关系缓和。在中方的坚持和各方的努力下,今年半岛形势出现重大积极转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事实证明,中国是多边主义最为重要的支撑。”今年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部署70周年。作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中国组建完成的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近日已通过联合国考核评估,时刻准备着为和平与正义奔赴世界各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外交更加从容自信,开拓进取,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东方大国愿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姿态与力量。
盡管麵臨疫情反複等多重不利因素,外資在2022年的流入仍然保持強勁態勢。數據顯示,2022年北向資金連續12個月淨流入,累計淨流入約4322億元,創年度淨流入曆史新高。在總量刷新紀錄的同時,投資結構更有看點,製造業配置力度大幅提升,表明外資高度關注和認可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家表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宏觀經濟持續穩步恢複,2022年外資將繼續積極擁抱中國資產,共享中國發展成果與機遇。基本麵向好吸引外資流入回望2022年年初,海外疫情反複,疊加主要國際指數公司已基本完成對A股的納入,被動資金增量規模逐漸減少,市場普遍對北向資金流入A股規模持保守態度,但此後的統計結果表明,北向資金流入強勁程度完全出乎市場意料。北向資金流入為何逆勢創新高?專家認為,這主要得益於我國經濟表現穩健、政策環境不斷向好和市場生態持續完善。“我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製住了疫情,經濟率先複蘇,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吸引外資持續流入。”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22年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複態勢,工農業生產穩中有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李求索表示,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增長較其他市場更穩定,中國仍是全球成長標的主要聚集地,龍頭公司相較國際可比公司的估值也更有吸引力。反觀海外,受疫情反複等因素影響,一些國家經濟和社會問題十分嚴峻。“為應對疫情衝擊,一些國家實施了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帶來資產價值重估,國際‘聰明錢’需要主動尋找避風港。”田利輝表示。我國資本市場推出的一係列雙向開放新舉措,包括降低外資準入門檻、促進跨境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豐富國際化金融產品等,便利了北向資金投資。此外,近一年來人民幣彙率總體呈現升值態勢,加之A股估值較低,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推進,注冊製改革蹄疾步穩,市場生態持續向好。多重因素支撐下,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意願不斷提高。”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看好中國製造業發展總的來看,2022年北向資金呈現規模上升、主動增配、關注製造業等特點。“北向資金中主動配置型資金占比有所提高。”李湛表示,,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集中納入或擴大A股的納入因子,在此背景下,當年北向資金流入額超3500億元。2022年,國際指數公司暫未進一步提升A股的納入因子。“這意味著,2022年逾4000億元的外資流入並非被動資金跟隨指數機械配置的結果,而是主動型資金增配A股,表明我國資本市場的配置價值和吸引力在不斷提高。”李湛表示。北向資金一向有“聰明錢”之稱,其配置動向既能顯示外資對某一行業前景的判斷,更可透視宏觀經濟發展之變。中金公司數據顯示,當前外資絕對倉位仍然集中在消費類股票,如家用電器、休閑服務和食品飲料等行業。同時,北向資金對於我國製造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2022年北向資金中有過半淨買入都流向中遊製造業。在4000多億元的淨買入中,有超過1000億元流入電氣設備行業,化工、電子兩個行業也分別獲得567億元、472億元的淨買入。“我國製造業具有產業鏈‘大、長、全’、工程師紅利等獨特競爭優勢。2022年我國製造業麵對各項挑戰仍保持快速發展,競爭力逐漸得到認可,帶動外資對於我國製造業的配置增加。”李求索表示。李湛認為,北向資金配置行業變化說明外資投資中國的邏輯已經悄然改變,除了龐大的消費市場,我國先進製造業、高端製造業也越來越被國際認可,在碳中和等新興領域的實力和話語權也逐漸提高。同時,北向資金大幅流入也將促進這些行業進一步發展,有利於推動實體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有望保持強勁流入態勢展望2022年,市場對北向資金的流入普遍持樂觀態度。“外資將繼續擁抱中國資產。”李湛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時提出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宏觀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22年我國經濟有望延續穩步複蘇態勢,企業基本麵將持續向好,對外資吸引力會進一步提升。中金公司研究部認為,2022年海外供應鏈風險或將帶來人民幣升值壓力,推動外資配置中國資產。同時,中國經濟高成長性、製造業高競爭力以及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有望繼續吸引外資。“雖然經曆了多年的持續流入,但當前外資在A股的持股比例仍然偏低,中國經濟增長仍有韌性,製造業優勢仍將長期保持,北向資金流入將繼續擴容。”田利輝表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已成長為全球重要金融市場,A股總市值超過90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逾4000家,較大的經濟體量蘊含著強大的資金承接能力。為進一步吸引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推動A股市場實現更大發展,近年來,我國一方麵擴大開放之門,一方麵著力掃清外資進入的各類障礙。前不久,證監會就修改《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製若幹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對所謂“假外資”實施嚴格監管,以促進市場不斷走向規範與透明,更好地便利真外資真投資。更多對外開放舉措正在醞釀。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公開表示,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相關舉措,包括繼續拓寬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拓展和優化滬倫通製度,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供給,推動建立境外從業人員資質認證機製等。“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未來北向資金進入步伐將不斷加快,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參與度將越來越深。”田利輝建議,在盡快落地對外開放係列新舉措的同時,還要注重統籌開放與防範風險的關係,相關部門要加強研判,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防範外資大進大出引發金融風險。(記者 李華林)
▌ 本文来源:东莞柏佳净水科技有限公司